世途艰难险恶,如何“逍遥游”?
-----解脱烦恼的根本大法:游人事游技艺游心闲:出世+游心+美学的人生,人生安静丰富的存在对面邻居,年纪轻轻的,说工作累,在家当家庭主妇,还是每天愁眉苦脸的样子
2014春节过去了,想想单位那些烦心事情,上班就有点抵触心理。但是想想存在方式上“游”的人生技艺,就没有什么了。
2014年2月组织变革,被转到不熟悉的岗位,感觉以后的工作没那么舒适,很不安,老婆说,还说要安排这个家,男人不就是遇事要顶上去吗?怕什么生疏,要什么舒适的工作品味呢?要的
以“游”应对那些人与事,价值上捞钱养家腐败享受,发展方式上游击战,人际关系上与人打太极,厚黑学,游戏人间,又有什么烦心的呢?与人斗,其乐无穷,这是从多个方面的综合的人生态度,是对人与事情的综合应对,而不是单方面的被动应对,想想心理就踏实了。
吴淡如:我主张“游戏人间”,看任何东西,要有点游戏式的幽默感.很多事严肃不得,恋爱与婚姻都是.不用严肃,认真即可. 没有过不好的人生,只有不懂认真游戏人间的人.没有谈不好的恋爱,只有自找麻烦的恋爱观.
席勒说:只有当人充分意义上是人的时候才能游戏,只有当人是游戏时那才是完整的人,人只有游戏时候,才是真正自由的人。游戏”不再只是一种儿童的“娱乐”或“玩耍”,而是人类的自由本性和完整人格充分展现的途径与证明。在一定意义上,“游戏”就意味着“人的诞生”和“人性的复归”。
人间是一座大监狱,每个人活在世界上就好像被关在监狱中的 犯人一样。我们以为自己是自由的,事实上社会在限定你,我们每个人也都在配合社会的要求,以各种方式为自己设定边界。人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需要靠游戏与艺术的审美才能通往自由之路。
庄子至今看来还是活得最浪漫最洒脱的中国人,他是超脱的同义词,他也是高维空间的蚂蚁。去读他们,去体会那种来自另外一个维度的智慧的震撼,尽管你可能无法改变无奈的现实,但是可以深刻地改变自己,尽管无法摆脱沉重的肉身,依旧无选择地活在平面上,但是,心灵获得了自由。愿意升起你的心灵吗?
自由就是可以真正的自己,而减少自己被各种因素困扰,干扰,限制,强制的机会。通过“游”,让生命从桎梏中解脱出来;透过艺术审美领悟自由的境界,让生命获得解脱,恢复人原有的完整性。记得年轻时,每当假期来临,能够抱一部小说,连父母喊吃饭都不搭理。同样的,许多人对最喜爱的小说,电影会百看不厌,有时候对内容熟 悉到连什么时候会出现什么人、说出什么台词都了如指掌,电影,小说的剧情巳经跟你实际的人生打成一片
是啊,人生是一场游戏一场梦。说它是戏,要像演员一样,以一种享受乐趣的心情,轻松演好这场戏,但是不要因为演戏过分投入,陷入罗网而伤身伤心,像张艺谋那样拍电影拍得严重胃病。像一些演员歌手那样过于投入,神经受不了而吸毒抑郁自杀
没有“游”的心态与方法技巧,只有情的执着与放下,做事适“度”的琢磨与平衡,人际的宽恕与争斗的拿捏,人还是很累的,而且也未必能达到放下的境界,做事度的把握!
游戏人生,游是逍遥游,戏是审美与玩耍的人生
能够游戏的方面越多,越是善于“游”,人生的存在就越是丰富
以静的状态才能发挥“游”的技巧,以静心才能达到游的境界;以游致静:以游戏的状态才能促进静心,这是人生哲学的核心;静脑静心静艺静人静事;游玩游心游艺游人游事
生活方式上的游:
游于技艺与兴趣爱好,达到庖丁解牛之境界;有一种静是专注的静,静方能专注,达到淡泊宁静的境界;当在工作中受到压制时,在兴趣上做出成就让那些人看看;
游物、游玩,网络游戏之“游”,放松一下自己
诚如陈鼓应先生所言:庄子的逍遥并不是出世的,而是寄沉痛于悠闲之中。
游于大自然,在人类的生存空间中,大自然的山山水水是纯粹的,没有尘世的喧嚷和纷争,庄子喜欢置身于大自然的山水中寻找精神家园,在濮水之上,他持竿而钓,优游自得,沉浸在波光水色中。面对世俗功名利禄的诱惑和骚扰,他用“持竿不顾”,来表达自己对政治的鄙夷和对山水的痴迷。
游于身体的锻炼与自然享受,达到自然的存在;庄子所追求的"逍遥游"人生境界,虽然具有一定的理想主义性质,但是,也是可以达到的。当人在旅游中,亲近自然,回归自然,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时,就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性情。大自然的美景能短暂地缓解你的紧张心理,使你忘却烦恼和忧虑。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描绘的岳阳楼、洞庭湖的美景,激发出的他的"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的内心愉悦,这是一种超越功名利禄得失而回归自然的自得之乐,是一种超乎世俗社会一切羁绊的"逍遥游"境
游于读书,文史哲艺术,建立美学的存在
人生读书,实际上是一个求知问道、修身养性,提升人生境界的过程,明代民族英雄和著名诗人于谦在《观书》一诗中,盛赞读书之好乐,极写读书之乐趣,诗云:"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两眼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香"。法国哲学家梅里特在《人是机器》一书中,正确地指出:"征服全世界也抵不上一个哲学家在他的书房里所尝到的那种快乐。",当你在静静的书房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以你的丰富的人生阅历去领悟书中所阐述的哲学智慧和人生理念的时侯,讲那些世俗的烦恼以及钱权名色等 "身外物"全都抛到九霄云外,这正是"世事浮躁,唯拥书城而心静;人间烦嚣,但闻墨香而气平。"这也是一种难得的"逍遥游"境界的快乐。
游于解题之乐,辅导孩子的成就感,类似于列宁,林心如在工作之余解数学题的乐趣
人际关系上的游:有一种静是处人的静,保持冷静与理智;
游于世,内化而外不化,游于现实人世间
游于世,善用老子孙子的思想,游于人际纠纷之外,该忍则忍,善于游击战,必胜时候才出手,
庄子关注的只是在乱世中保全自己的生命,这是作为一个人最低的要求。庄子曾做过漆园吏,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因此,庄子放弃了“千金”、“相位”的优裕生活,而选择做一个隐居山野的普通百姓。
你呢,还是要这份工作,比庄子陶渊明更高一个层级,在入世中出世,有了这个“游”(一定程度上包含了“油滑”),人生从此就轻松了,与人斗也不累了,也不会恨了,就能苟全性命于乱世(哪怕跨国公司里面也是一个乱字),在乱世中保全自己的工作与生命(不恨不郁闷就是保命);遇到问题我觉得能够用“游”来应对;我与你耗着,看谁笑到最后,我就觉得也不用急了,反正与你慢慢玩,事情照做,与你照样周旋,我也没有什么敌视与郁闷的情绪,这就达到无为无不为的境界了
游于世,多做义工慈善帮助社会的事情,成人之美。瓦解自我,从自我中解脱出来。
在现实生活中,要想做到“逍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想要处理好各种复杂的关系更是难上加难。庄子认为,要达到逍遥无待之境,就要做到物我两忘。少想一些自我,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才能减少与他人的冲突。保持人际关系的安定祥和,从而实现个人的逍遥游欲望的满足不是满足,而是一种自我放逐,欲望会带来更多更大的欲望。
价值观上的游:
菜根谭中说:
出世之道,即在涉世中,不必绝人以逃世;了心之功,即在尽心内,不必绝欲以灰心。【大意】远离凡尘俗世修行的道理,应在人世间磨炼,根本不必离群索居与世隔绝;要想完全明白智慧的功用,应在贡献智慧的时刻去领悟,根本不必断绝一切欲望使心情犹如死灰一般寂然不动。
机息时便有月到风来,不必苦海人世;心远处自无车尘马迹,何须痼疾丘山。【大意】当心中停止一切心机之后,就会使你有轻松舒畅之感,因为从此不再为人间的烦恼而痛苦;当思想远远超脱世俗之后,你自然不会听到外面的车马喧嚣之声,根本不必眷恋山野林泉的隐居生活。
混迹尘中,高视物外。尘世中安置自己的形迹。眼光却超出世间的物累,]一个人只要在精神上超越了物质的层面,他的世界便无比地开阔自由,不为尘世所牵缚。陶
游于心,善于用佛教,心学,心理学的思想来解脱自己,尤其在面对人生的失败挫折与生命的苦痛时候;有一种静:如如不动,良知与本心的安静,对付欲望情绪的躁动。游于心,一是思想上与心上的出世与退休, 45岁后我的退休心态越来越浓,从股市退出,把工作当作自己退休后的发挥余热。心里想的常常是如何渡过今后的几十年。即便在闹市里你也可以出世,你出世的方式就是大隐隐于市。真正的静是心静而非形静,是在最忙碌的时候,仍能保持一种静的心境,不被外物牵动得心烦气燥。在尘嚣之中保持着心的静境,你已经比庄子陶渊明弘一法师显得入世了,只是你在外化内不化上做的更加深入,真正出世而不离开现世,心已退,种种遭遇当做丰富人生经历,当做写作材料,考验你的人生智慧的运用了,当做尼采式的美学人生生活了(把这些经历当做人生的丰富与写书的材料);佛家老庄的心上的出世加上儒家入世尼采的美学人生态度,这就是最佳的丰富而又不心累的人生了,此时还要入世是基于整体与长远的考虑。(2013年9月到武汉用此法甚好,2014年2月组织变革,没拿到熟悉专业的管理职位,更加需要“游”,你要想着你退休一样可以像样生活,现在的工作都是为了写书的材料,观世间百态,人生众象)。
2014年4月22日,就是MML/AC那么几个人竟然把我的工作级别也改掉了,我教出来的徒弟的级别还比我高,他们几个人卑鄙下流,结成团伙,无视起码的公平合理性,来对付我,你又能怎么样呢?这哪里是外企呢,成了国企了!
孩子回家就看到我的脸色,心情不好,也就回家对孩子的一些看不惯的事情指手划脚,比如中午不睡觉。搞得老婆也心情不好。AC,你们这么下流,真是恨得让人咬牙切齿啊!你又能怎么样呢?
你这样算是心上的退休吗?
得好休时便好休,如不休时终无休。菜根谭中说:人肯当下休,便当下了。若要寻个歇处,则婚嫁虽完,事亦不少。僧道虽好,心亦不了。前人云:“如今休会便休去,若觅了时无了时。”见之卓矣。【大意】
隐逸林中无荣辱,道义路上无炎凉。【大意】一个退稳林泉之中与世隔绝的人,对于红尘俗世的一切是是非非完全都忘怀;一个讲求仁义道德而心存济世救民的人,对于世俗的贫贱富贵都看得很淡而无厚此薄彼之分。
人不论作什么事,当答应罢手不干时,就要下定决心结束。假如犹疑不决想找个好时机再罢手,那就像男女结婚虽然完成了终身大事,以后家务和儿女夫妻间的问题还很多。人们别以为和尚道士好当,其实他们的七情六欲也未必全除。古人说得好:“现在能罢休就赶紧罢休,如果说找个机会罢休,恐怕就永远没罢休的机会。”这真是一句极高明的见解。
冷静观世事,忙中去偷闲。菜根谭中说:从冷视热,然后知热处之奔驰无益;从冗入闲,然后从觉闲中之滋味最长。
【大意】当一个人从名利场中退出来以后,再冷眼旁观那些热衷于名利的人,才发现在名利场中的奔波劳碌生活毫无意义;当一个人从忙碌不堪的工作环境中抽身回到闲适的生活环境中,这时才会发现在安逸悠闲生活中的滋味最悠长。
最累是与人的斗与怨恨,你要以游于技艺与生活方式上的优势来替代自己的不得意,取得对敌人在心理上的优势;找出自己胜于对手的方面,找出可以替代的优势(比如儿子与这本书,就是你相对于AC的优势),而不是把心理吊死在一棵与别人斗而且不占优势的事情上,用阿Q精神胜利法安慰自己,比如AC不过是可怜的老弃妇而已,
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得志于时而谋天下,则好管、商;失志于时而谋其身,则好庄、列。"(《诗广传》卷四《大雅四十八论》)在任何社会里,都有得志者与失意者,任何人的一生也都有"得志于时"与"失志于时"的不同时期。得意时,"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失意时则往往倾心于老、庄的人生追求,欲图"游无何有之乡,以处旷垠之野。"(《庄子?应帝王》),做在世又超世的心灵之游,即乘物以游心,虚己以游世。
庄子傲视人生,超然尘外,以完成自我超脱为人生的最高价值取向,他在污浊的尘世坚持自己的独立选择,寻求精神自由的空间,以他看来,“为官出仕”远不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逍遥游;陶渊明所追求的理想,即"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学习这些在逆境中得到超脱的理想人格,能起到保持人的心理平衡的调节作用,使人心胸豁达,使人在逆境中得到解脱,求得心理平衡
只要心中无私无欲,保持自然平和,那么外在的形式并不重要,即使身居庙堂之上,心也可以无异于山林之中。 “夫神人,即今所谓圣人也。夫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世岂识之哉!” 现实中高手的人格一方面是游外,即重视现实社会价值的实现,身居庙堂之上;另一方面又要弘内,即心在山林之中,冥物逍遥。
游于工,付出与自己期望值与所得相适应的努力,滑头一点,善于保护自己,不要与人争吵;其他的管他去,下班时间不要去想,不就是那一份工资吗?
发展观上的游:
游于事,精于精算与冒险,游于不同方案的考量,为自己准备退路;凡事搞特区式的综合实验,渐进的变革也要搞实验;善于算生活的“经济”账,有一种静是处事的静,人生最高智慧与境界,静字是最好的头脑的状态
http://wangmanba.net/mm/3796.html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