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明斌斐 发表于 2024-10-16 01:35:39

从季挖挖和《我爱发明》看江苏经济模式

  南京市长季建业被中纪委人员带走。这则消息一直盘踞着各网络媒介的头条。关于季更多的往事被挖掘出来,
  有说他作风强悍的,有说他大拆大建的,有说他独断专行的。有说他一路腐败一路高升的,有说他对扬州城
  建有贡献的,有说民间称其为季挖挖。
  我想,季挖挖并非孤立个体,他不过是政绩驱动下不择手段的众多官员之一,我们在对季挖挖落井下石的同时
  ,别忘了,武汉的满城挖,大同的造城市长,也别忘了昆明城建欠债千亿。
  对这样一个民怨极大的副省级干部,我作为一个屁民,不想妄议,我只想结合季挖挖与我爱发明谈谈经济发展思路的问题。
  或许有读者说,季挖挖,与我爱发明,风马牛不相及嘛!
  非也!
  季挖挖是谁?市长,而且是强力市长。他交办的事,哪怕到深更半夜也必须完成,否则他就要发怒,拍桌子,免你的职务。
  我爱发明是什么?CCAV一个介绍民间发明的节目,汇集了众多奇怪的发明和奇思妙想。我爱发明是民间的智慧,是土生土长的东西,是老百姓自己捣鼓出来的。
  我看我爱发明很久了,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些民间的发明家,按照省籍分布看,浙江山东多,河北等地也有,江苏只有一位,而中西部几乎没有。
  江苏与浙江山东同列GDP大省,经济强省,而江苏的民间发明家如此之少,实与江苏的经济地位不相称。此非吉兆,反映出江苏人缺乏活力,缺少想象力。民间缺少活力。
  季挖挖是江苏官员的代表人物,在江苏,季挖挖这样的干部不在少数!他代表着政府的力量,官员的力量。季挖挖强,则是政府强势,是政府主导经济的能力强。
  这样就好理解了,季挖挖这样的官员多,民间则缺少活力,微观经济则困难。
  江苏苏南的苏锡常以及南通等地,是民族资本的发源地之一,解放前,那里的工业就有一定的基础。改革开发之初,因为毗邻最大的经济城市上海,容易从上海挖角,又占得先机,乡镇企业的崛起曾经是改革之初的亮点和重要收获。
  但令人遗憾的是,江苏人的思想开放程度没跟上,后来反被浙江人占了先,现在山东人又蠢蠢地要超上来。
  思想上的落后,必然反映到经济上。
  江苏人思想的落后,反映到经济上,就是政府对经济抓得太紧,管制太多。
  我们知道,江苏的经济,从南到中,从中到北,发达程度是递减的。这里头的原因很复杂,有自然条件的原因。
  在清朝,苏北是黄河下游,为保漕运,沿河地区多是行洪地,所以人烟稀少,谋生困难。解放后,苏北的没有
  铁路,也没有国家投资的大中企业,而苏南和浙北在解放前,就是富裕之地,老百姓的教育程度高。交通又便利。所以一味地强调思想落后不妥当。先把自然条件的原因列一下。
  在列出其他原因后,我们该谈头脑思想禁锢对经济的影响了。
  一个地方,经济越落后,老百姓的思想越保守,思想越保守,经济越落后,互为因果。
  同样,一个地区,交通越落后,老百姓的思想越保守。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落后,因为交通不利,老百姓的见识就少,见识少,思想必然保守。
  思想保守,就是这样也不干,那样也不能做,畏畏缩缩,诚惶诚恐,自己没有想法,迷信官员,迷信权力。
  记得五年前,一个秋天的早晨,我遇见一个早锻炼的离休老干部,这个老家伙是老革命,解放之初随大军南下,后来做了水利厅的干部。他对苏北老百姓思想的落后深恶痛绝,他说老百姓就喜欢靠在墙根晒太阳,笼着手讲
  张家长李家短,讲他人的风流韵事,讲某某不要脸,……,他说老百姓不干正事,操蛋,是砂礓脑袋,砂礓者,
  河里的卵石,意指整脑子,不开窍。(这当然是文革前后的状况了)接下来,老家伙就赞美苏南人和浙江人,
  能吃苦,两辆自行车把棺材抬到地里,思想开放,哥哥死了,弟弟娶了嫂子,不怕村人非议。(这当然是文革
  前后的个例了,但也反映出民风)
  总体来说,越是内地,人的思想越保守,越是沿海,越是拥有港口的地方,人们的思想越无禁忌,这是受到外来文化和交流的影响。
  前面讲了民风和老百姓的思维,下面该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了。
  有什么样的土壤,长什么样的作物,有什么的民风和老百姓,就出什么样的官员。
  相对而言,苏南人比苏北人放得开,而浙江人又比苏北人放得开,所以,在官员的作风上也呈现出差异。
  苏北的干部喜欢经济乱干预,乱插手,苏南干部略少些,而浙江干部甚至有了服务意识。
  改革之初,苏北的乡镇企业起步不比苏南晚,那时候诞生了著名的耿车模式,但是昙花一现。原因何在?
  除了交通不便之外,老百姓思想保守,总认为这也不该干,那也不能做,政府强势,官员啥也不懂,却要
  到处插手,乡镇干部要插手,县市干部要插手,都把企业当肥猪,削一片肉,好端端的企业硬让政府搞黄
  搞死掉。
  上世纪八十年代,本地镇上就有轧钢厂,生产地条钢,附近乡村生产的皮鞋在上海的商店里出售,应该说,有了很好的起点。那时候,大名鼎鼎的沙钢,永钢,也是生产地条钢的小厂。后来怎样?人家不断壮大,本地的企业断气了,不仅如此,大企业,如专业的汽车弹簧钢生产商淮钢,也被沙钢收购了。
  这里头的根本原因,就是干部的乱插手,乱作为,为所欲为,胡作非为。可以说,干部死一半,经济好一倍!
  我的老家在沙洲县,后改名张家港,我姑父在那里做生意,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到处跑,他对我说,你们这里太保守,张家港很开放,除了不让明目张胆搞妓女,其他都容许,但他去浙江以后,又说,浙江更宽松,税费收得少。
  我个人认为,这是进入2000年前后,浙江经济忽然超过江苏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的岳父是公安局干部,记得十几年前,那局里抓了一个外地人,外地人犯了什么罪呢?原来,他搞了一批音乐领带来卖,所谓音乐领带就是领带中夹着发音乐的芯片,我估计这玩意根本卖不动,但卖不动也不是罪啊,结果,公安局的几个家伙,居然就把外地人抓了,说是什么非法经营罪,货没收了,要罚款,云云。我见到了那个外地人,满脸茫然,一筹莫展。
  这个事情,我印象特深,从此,我对权力的乱作为深恶痛绝。
  有人说改革开发,解放了生产力,又说改革开放政府做出台了多少好政策,我说,政府做啥了?政府少做,就是解放生产力。政府减少管制,老百姓就有了生产积极性,归根到底,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老百姓生产出来的,不是官员管制出来的。改革的过程,就是减少管制,去掉条条杠杠的过程,加强管理,那不是改革,是倒退。
  江苏的事,坏就坏在干部太强上,相对浙江,江苏的经济,政府主导的成分太大,民间的活力被压制了。
  拿季挖挖为例,他早先是昆山市委书记,我们知道,昆山当时是苏州经济六虎之一,台资尤为多,季挖挖主政后,可以为台商端洗脚水,吸引了大批台湾企业,他主政扬州后,要招来近千家台湾企业,有没有功劳?
  当然是大大的功劳!但凡事看两面,本地土生土长的企业,没有壮大,重点都放在招和引上,忽视了本地的。
  这就是缺憾。
  招来的,从长远看,是不牢靠的,江苏的干部不明白这个道理,或者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往往为了短期政绩,要卖掉本地的好企业,无锡把小天鹅卖给了美的,美的很强么?完全是靠广告打出来的,收购资金是从股票市场抽
  水的,但本地的书记(此处不点名)居然就把小天鹅卖掉了,卖掉换钱,建大楼高形象工程,好升官啊!归本到底,是私心作怪。
  当年,徐州要把徐工卖给凯雷,如果不是三一也想收购,从中搅一棍子,肯定是卖掉了,一个年产值上千亿的企业,几个领导,一合计就卖了,这还有王法?谁也他们的权力?限制干部的权力刻不容缓。
  江苏的经济好不好,好!好在两个方面,其一,卖地卖得多,卖得好,全国都卖地,江苏卖得好,卖地是大收入。其二,招商引资好,江苏的外企是很多的,外企,浙企(包括粤闽企),本土企业,三分天下,有些江苏人 借此自吹,江苏发展最均衡,企业多,交税多,就业多,但是管理,研发,都在人家手里,人家随时可以走的。苏州无锡,有不少上万员工的大企业。可惜多是外企占多。
  外来的企业占比太多的一个坏处,就是大吃小,大挤小,本地的小企业不容易,创业条件恶化,对本地老百姓而言,创业不如去打工,所以,搞发明的老百姓也就少了,在这点上,江苏还不如山东,山东素来是大中国企多,
  但民间的活力也不可小视。
  最后再回到季挖挖身上来,这个挖挖,特长就是搞城建和招商引资,两大特长,充分反映了江苏经济模式的特征。我的一位法官亲戚,走过大半中国,他感慨,哪里城建最好?江苏最好,江苏的哪个城市建设都不差!
  我想,那当然了,江苏是政府主导型的,城市建设就是市长书记的脸面,能差吗?面子太好看,里子就不行了,
  江苏老百姓的富裕程度,只能居中游,老百姓唯唯诺诺,只乞求过个安稳日子,哪有心思去创业去创造?
  江苏民间发明稀少,应是情理之中。
   
   
   
   
   
   
   https://www.richdady.cn/news/item-411.html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季挖挖和《我爱发明》看江苏经济模式